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情感与计算科幻电影中赛博格的心灵拓扑

来源: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终结者2》(1991)中,施瓦辛格饰演的赛博格T-800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人类会哭?在历经重重艰辛之后,T-800终于在电影结束之际知晓了人类表达爱与恨、高兴与悲伤的意义。但是

在《终结者2》(1991)中,施瓦辛格饰演的赛博格T-800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人类会哭?在历经重重艰辛之后,T-800终于在电影结束之际知晓了人类表达爱与恨、高兴与悲伤的意义。但是,他依然深深遗憾于自己无法模拟人类此种“特异”行为。其实,这正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试图探讨的关于生命的哲学内涵。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生命?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执行人类命令的赛博格T-800,它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强劲力量,但是却无法拥有常人最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而这正是它被区别于它所保护的人类对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在科幻之外的科学范畴内,人类也一直在探寻这其中的奥秘。而科幻小说抑或科幻电影,它们更加关注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和接受拥有了情感表达功能的人造生命,这是从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1818)中就开始一直被思考和追问的问题。

人类的神经网络及其运行规律是成就情感与智慧的仓储地,它是造物主的杰作,是上帝的恩赐。如何建构人类这一智能模型,成了人造人或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座珠穆朗玛峰。而其中最令科学家们感到扑朔迷离或难以把握的便是人的情感生发、思维过程、自主意识抑或自由意志等诸如此类的心灵活动,而这正构成了这座山峰的峰顶。美国当代逻辑学、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1960年出版的《心灵与机器》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人类思维现实的方式,即计算功能主义。

计算功能主义(computational functionalism)认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事件,如疼痛、信念、欲望、思想等,并非是具有实体性质的状态或事件,而是一种依赖于特定的功能组织(functional organization)的功能状态。因此,精神状态既可以在大脑上实现,也可以根据具有生物学特征的输入和输出的参数和关系的计算过程来定义。①

从计算主义的角度看来,如果把意识、情感、思想等心灵活动看作是生命本质的话,那生命就是可以通过计算或信息处理的方式被认知的。当然,现代科技还未能对此进行实践性的验证,在情感表达和设计上还处于模仿阶段。

在科幻电影的文本中,这当然不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许多机器不再只是冷冷的金属物,它们进化出了人类的情感、意识以及思想,成了一个新型物种的地球居民。然而当这一问题在科幻电影中被解构,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尖锐的议题,即人类如何面对和回应知晓欲求、懂得爱与被爱、可以微笑与愤怒的“人造人”呢?电影创作者聚焦于人-机关系的思考,以超前的想象性建构为未来开启了各种可能,并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开阔眼界的思考。虽然说人类为了延续自我的生命,扩展自我的功能,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人造人”的各种实践,但是在现代科技尚未到来之前都未有过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基因工程、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仿生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各门类学科的高速度发展,这一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在科幻电影中,人类已经全面升级为“神”,创造出了具有如人类情感的智能赛博格。那么,总有一天,它们会走上街头,走进法院为自己作为“人”的权利而争取和呐喊。

一、人之灵性:思维与感知的双重逻辑

无疑,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具灵性的生物。而他的特质体现在他拥有思想的智慧以及感知的能力。这种思想和智慧生发出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样式以及复杂的内在感受,比如爱、厌恶、幸福、欲望、仇恨、快乐等等诸如此类的灵魂之自由。柏拉图把之认为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并且“提供了呼吸和再生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失败了,那么,肉体就会衰亡……”②同样,斯宾诺莎也把之看成是人之所以生而为人的唯一本质。正如在科幻电影《机器管家》(1999)中,赛博格安德鲁在与人类的相处中慢慢生发出一股人类般的情感和情感需求,正是这一强烈的情感需求使得它拥有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它充满了“变人”的力量和斗志。同样,在《人工智能》(2001)中,赛博格小孩大卫一生的辛苦奔走只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

也许,正是因为人类拥有如此灵性,人类的生命才会泛起涟漪,才能把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视作最美的音乐。也正是如此,才吸引着赛博格安德鲁和大卫一定要变身成人,它们需要的不仅只是一个类人化的身体,同时还要求拥有情感和表达的功能。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感呢?这个带有绝对力量的人之灵性的东西,在科学和哲学讨论中一直以来都是各执一见。斯宾诺莎认为应该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性质,他“把情感理解为使身体活动的力量增进或减退、顺畅或阻碍的身体的情状,以及这些情状的观念。”③即便如斯宾诺莎所言,情感是一种对身体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内在力量,但是想要把握它却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在斯宾诺莎的理论中,心灵乃是思想的一个样态,但是身体本身并不能决定心灵使其具有思想;当然,心灵本身也不能决定身体的外在表现状态。如果说在斯宾诺莎这里心灵和身体的关联性是可以割裂的,那么在梅洛·庞蒂那里人必然是心灵与身体的复合物。

文章来源:《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网址: http://www.jsjcpylt.cn/qikandaodu/2021/0730/1675.html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下一篇:乐音的分析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投稿 |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编辑部|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版面费 |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论文发表 |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